近日,易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于车联网发展的深度洞察报告。该报告通过对中国汽车用户的广泛调研,揭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状:在日益普及的车联网服务中,仅有16.34%的中国用户表示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(车机)中的广告内容不感到反感。
这一数据凸显了当前车联网广告业务面临的用户接受度挑战。随着汽车智能化、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升,车载屏幕已成为继手机、电脑之后的『第三屏』,其广告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。用户对驾驶场景中广告干扰的容忍度明显低于其他数字终端。
报告分析指出,用户对车机广告的反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:安全担忧是首要因素,驾驶过程中弹出的广告可能分散注意力,增加行车风险;其次是体验打断,用户希望车机系统提供的是无缝的导航、娱乐等服务,广告的插入破坏了使用的流畅性;隐私顾虑也不容忽视,用户担心个人出行数据被用于精准广告推送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同时对比了国内外车联网广告业务的发展状况。在欧美市场,车机广告的部署更为谨慎,通常局限于非驾驶核心功能界面,且多以内容植入、品牌合作等软性方式呈现。反观国内市场,部分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已在积极探索车载广告商业模式,从开机画面、语音助手到导航界面,广告的嵌入形式日趋多样。
易车研究院在报告中建议,行业参与者应当重新审视车联网广告的价值实现路径。短期来看,尊重用户体验、保障行车安全应是不可逾越的红线,广告的呈现必须确保不影响驾驶操作。长远而言,通过提升广告内容的相关性与服务性,使其成为车载生态的有益补充,而非简单移植移动互联网的广告模式,或许是赢得用户认可的关键。
随着5G、V2X等技术的成熟,车联网正迎来高速发展期。如何平衡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,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车联网生态,将成为车企、科技公司及广告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。